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為響應鄉村振興就是産業振興的号召,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國大地為課堂,以脫貧攻堅重大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等為現實教材,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振興探尋-傳南-鄉村風采”社會實踐隊于2023年7月7日前往桂林市全州縣南一村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對當地的葡萄種植戶進行了采訪交流,共同探讨種植葡萄走上富裕之路的發展方向。了解當前鄉村最真實的發展情況,讓當代大學生體驗人民群衆在國家發展中的雄偉身姿,領悟人民群衆團結的力量,同時将南一村的振興方法帶回自己的家鄉,取南一村發展經驗促進家鄉的發展。
南一村實行發展特色産業,打造葡萄種植“綠色長廊”。實踐團隊在村書記的指引下來到了帶動南一村經濟發展的毛竹山,毛竹山村因葡萄而聞名,經濟發展良好,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南一村下轄的毛竹山自然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專業村,此前習近平總書記也在2021年4月25日來到毛竹山村考察。


近距離采訪了解真實的鄉村發展
7月7日,實踐隊來到了全州縣才灣鎮南一村,并與村書記會面交流,在村書記的指引下,實踐隊前往帶動南一村經濟發展的毛竹山村,毛竹山村因葡萄而聞名,實踐隊在村民的引導下參觀了當地的葡萄園基地。

2022年,毛竹山村先後投入300萬元完成27戶39畝葡萄改良,有效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去年3.5萬元提高至3.8萬元,高于全區乃至全國平均水平。這是廣西區大力推進産業振興的生動實踐。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确要求做好“土特産”文章,中央一号文件對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具體部署。今年以來,區政府早部署、早落實、早行動,強化科技支撐和要素保障,聚焦産業發展和穩崗就業兩大發力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邁向更高層次發展。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村民緻富後不忘感黨恩,在“富而不忘”的帶動下,積極投身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行動中。拆除舊房10餘間,統一規劃新建造24棟具有桂北特色的居民樓,群衆活動場所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完善,100%完成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新建遊客中心,為他們提供采摘體驗、休閑觀光等服務,同時還能滿足群衆的生活和娛樂需要,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夢想成為現實。
實地考察近距離接觸葡萄産業
毛竹山全村種植葡萄320多畝,平均年總産量50萬公斤以上,總收入超350萬元。南玉、紅地球、維多利亞、夏黑、比昂克、溫克、金手指等主打品種頗受消費者歡迎。從這裡銷售出去的葡萄都有“毛竹山牌”的精美包裝。為提高農民收入,做大做強葡萄産業,近年來,毛竹山村以提升葡萄品質為突破口,拓展種植葡萄新品種,涉及改良品種有陽光玫瑰、妮娜皇後等。




采訪種植戶,了解葡萄種植的利弊
實踐團隊在參觀的過程中對葡萄種植戶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從種植戶口中得知:發展葡萄種植,村民在家也能掙錢過日子。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看到種植葡萄的收益後都紛紛回來了。以前種植葡萄全憑經驗,常遇到病蟲害,品質無法保證,近年在廣西農科院、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農業科研單位的指導下,葡萄的品質得以全面提升。但也存在品牌度低、産業鍊條延伸不足、缺乏穩定的抗風險能力等問題。
調研接近尾聲,實踐團隊對本次調研做出了總結,隊長鄧凱風表示,毛竹山村的葡萄種植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在技術方面并沒有很大的問題,唯一的難點是毛竹山村對葡萄的宣傳力不足,盡管近年來有較多遊客來旅遊參觀,但要讓毛竹山村品質優良的葡萄走向全國,一定要加強在宣傳方面的力度。實踐團隊響應“鄉村振興就是産業振興”的口号,為毛竹山村葡萄産業的宣傳和推廣貢獻一份力量。

圖為實踐團隊與南一村王書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