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需從青年抓起。為了充分了解廣西高校戲曲社團的發展現狀,加強非遺戲曲文化的宣傳,并為戲曲文化的傳承做出有益貢獻,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曲藝薪傳研究團”于7月15日至20日特開展電話調研活動,并以線上收集規整資料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調研,通過實踐鍛煉學習和考察廣西高校戲曲社團的發展曆史,感受戲曲文化傳承力度,助力廣西高校戲曲社團建設,創新未來。
7月12日晚上20:00,曲藝薪傳調查研究團在線上開展社會實踐讨論會。實踐團隊隊長印楊嘉钰簡要介紹了團隊調研的主題、目的;确定了調研的實踐、地點,将調研高校劃分給團隊中不同負責人。并且為了順應疫情發展變化趨勢以及當地防疫政策等方面對實踐進行讨論。實踐團重要負責人林松指出要注重數據收集,并将數據進行分析,為後期撰寫調研報告和新聞報道做好充足準備,實踐團隊長鼓勵團隊隊員将專業所學知識學以緻用到實際實踐中,從學習中來到實踐中去。
一、深入校園做調研,走近青年發展觀
7月中旬,實踐隊員們針對“大學生對戲曲文化需求”這一問題,制作調查問卷,對這一問題進行數據采集。經過實踐隊員20天的努力,共回收問卷307份,有效問卷307份。

圖 實踐成員積極發放調查問卷
實踐隊員了解到,大部分大學生對戲曲文化的熱衷度不高,但是對戲曲發展前景持樂觀支持态度;同時,通過對高校同學的調研發現了廣西戲曲類社團舉足輕重的地位。高校成立戲曲社團是對國家“戲曲進校園”号召的積極響應,高校通過建立戲曲社團與黨對文化建設的政治優勢相結合,使其高校成為傳承和發展戲曲文化的重要陣地。
通過與填寫問卷同學的交流,實踐隊員也發現:少部分同學對戲曲文化不感興趣,以及對高校是否有必要開展戲曲活動等問題提出不一樣的觀點。如何使戲曲文化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接下來的電話調研實踐中,實踐團将根據調查報告結果進行問題的采選和制作,對電話調研的形式和内容進行選擇和删改。并通過删改後的内容,對廣西高校戲曲社團開展電話調研活動。
二、深入社團訪談,探究實踐經驗
第一站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7月15日,團隊實踐隊員與對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曲藝社上屆會長淩莉學姐獲得聯系,并進行采訪。通過此次采訪,實踐隊員了解到,社團成立時間不長,但發展成果豐富,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故而桂航曲藝社中不僅僅局限于戲曲文化的發展,更是将小品、相聲融納入社團中。社團開展多次校外展演和社區宣傳,進行戲曲演出50餘次,戲曲藝術服務社會進社區演出3次,與專業劇團交流若幹次,舉辦大小校園活動數十場。并且實踐團了解到,該社團日常訓練由其指導老師進行系統培訓,從唱法到形體身段均有涉獵。
淩莉學姐回想起自己在任期間工作經曆時,告訴團隊成員:“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上台演出,服化道都需要社團同學相互幫忙,在準備的時候,化戲妝、包頭、頂着十幾二十斤的頭面和冠飾上台,在上台之前化好妝需要的時間很長。有時早上九點開始化妝,下午六點才開始表演,期間都無法吃東西。在種種努力下,現在雖說也不是專業的,但通過學習能勇敢地站在台上,隻因對戲曲的熱愛。

圖 實踐成員對曲藝社學姐進行采訪和談話
為此,淩莉學姐真摯的給想要學習戲曲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如果有老師進行教學,要好好抓住機會向老師學習,也可以自己跟網上的視頻,例如學堂在線汪莉老師的黃梅戲《唱腔念白》的課程,哔哩哔哩網站上的視頻跟學,都不失為一個學戲的好方法。”在淩莉學姐身上,可以看到對熱愛的真誠,她的态度值得大家學習。
第二站 廣西科技大學
7月16日,與桂航曲藝社負責人的訪談結束後,實踐成員與廣西科技大學飛躍戲劇協會京劇小分隊負責人譚俊朗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譚俊朗同學提到如今戲曲社團在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對戲曲的興趣,愛好是一個人最好的啟蒙老師。他講述了自己學戲的經曆和在任期間社團發展的狀況:飛躍戲劇社團包含很多種類的内容,京劇小分隊隻是其中一個。發展京劇小分隊是因為自己本身非常熱愛京劇,并且曾經系統地學習過,在學校的指導老師是京劇的小生票友,在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後,便開創了京劇小分隊。在社團訓練過程中由于訓練常駐人員較少,一部分成員對于訓練不重視,通常隻在有表演前的一個月開始有排練和訓練,并缺少真正能堅持下的學生。
通過了解,實踐隊員發現該社團京劇小分隊的演出服裝除了學校支持撥經費購買,學服裝設計的譚俊朗同學會利用課餘時間和所學專業知識,制作寶劍、冠飾、頭面辦戲行頭等演出物件。對于這樣的制作工作,譚俊朗同學已經得心應手,相信在未來工作中也能成為行業的出彩者。

圖 譚俊朗同學在平台發布改造制作頭面和展演視頻

圖 實踐調查組走訪廣西科技大學進行調研
第三站 廣西大學
實踐隊員林松同學對廣西大學戲曲協會社團負責人進行電話調研。調查到該校戲曲協會成立已久,社團負責人表示:社團成立的初衷一是給志同道合,同樣喜歡戲曲的同學一個交流的平台,二是盡可能讓更多的人接觸戲曲,了解戲曲,進而喜愛戲曲。西大戲曲協會成立時間長達20年,但近年來對于臉譜等學習訓練在逐漸減少,多數成員靠自覺,自己于網上學習。對于招新時候的标準問題,西大社團負責人表示在招新的時候不會有關于戲曲的考核,隻要有興趣就可以入社。并且,通過對負責人的訪談,實踐隊員也了解了該社團發展的不是演員而是觀衆,更是懂得欣賞戲曲美的同學。
實踐團隊表示:今年,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我們唯有堅持守初心,擔使命,積極傳承非遺文化,并汲取革命力量,勤奮努力,乘風破浪,建功新時代,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洪流中書寫青春華章。

圖 團隊成員在西大門前合影
第四站 廣西民族大學
實踐隊員楊婧同學對廣西民族大學戲曲協會負責人王子頤同學進行電話訪談。本實踐團詢問得知該校戲曲協會成員較少,但社團的指導老師較為專業,為社團的創始人,現在也還在帶領社團進行訓練和活動,并且在課餘時間在校内開設了戲曲鑒賞課程,社團負責人在課餘時間會組織社團成員參加指導老師的戲曲鑒賞課程。
日常訓練基本是由上一屆學長學姐負責帶隊訓練,人數少但質量較好。并且該社團除了學校經費的支持外還收取社團會費用于演出、服裝的購買等項目,更好的保障了社團的基礎運轉。
實踐隊員表示,通過幾天的調研,感覺到各高校戲曲社團面臨着許多問題,比如參與人員較少、素質訓練問題、演出經費問題等。值得慶幸的是,社團成員面對這樣的生存狀況,始終努力的創造戲曲文化的輝煌。特别是廣西科技大學的譚俊朗同學,通過自立自創,一直在推廣京劇,同時也培養了社團中新一代的接班人,為京劇在高校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延續。
三、不忘來時路,共承青年脈
此次調研,我們發現大多數年輕人不是對戲曲不感興趣,而是不太喜歡原來的表達方式。傳承固然重要,但傳承不等于守舊,長久的傳承離不開創新,活态傳承,能夠讓戲曲持續散發時代魅力。以年輕人的視角學習、體驗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傳承經典,融彙創新,不斷探索多元化的傳播思維、工具和手段,并通過流行元素與傳統戲曲文化的碰撞,充分展現戲曲裡的中國文化之美。戲曲文化傳承任重道遠,吾輩青年應該積極探索與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彰顯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在過去,戲曲有很長的曆史,我們相信,在青年們的傳承創新下,未來,戲曲會有更強的生命力。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大多數人往往看到的隻是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聽到的隻是台下的呐喊鼓掌,卻不知道台後所付出的汗水和辛苦,任何事情都要有努力的過程才會有碩果累累的收獲。
戲曲或許不是我們的職業,但當我們選擇加入到這一團體時,便該專心于此。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隻有下苦功夫,才能出好成果。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實踐團每一個成員的努力付出,正是因為大家的專心用心、責任擔當、不怕困難,實踐活動得以有序推進。


圖 團隊成員書寫調研心得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豐富戲曲藝術表達,與時代同頻共振,煥發戲曲新光彩,共賞梨園春色,期望曲終人不散,我們在行動。